首页 > 理论 > 经典导读 正文

树牢群众观点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8期 作者:王婧漪 发布时间: 2025-04-21 | 打印 | 字号:TT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发展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了共产党员的个人价值追求和全党普遍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强调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就在于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实践证明,只有一以贯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解决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民生发展问题,不断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才能让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和行动的原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并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

  人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个体,就是指最广大的劳动群众。为人民服务必须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立场,而实事求是就是我们的具体方法。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更是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这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先,认真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坚定人民对党的信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性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另一种是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同志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坚决反对第一种办法而选择了第二种,体现了实践主体与价值取向的统一。

  人民是社会认识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和价值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事事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一以贯之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才得以永葆先进性,始终具有坚实的凝聚力。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涌现出了以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以身作则、践行宗旨的典范,他们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历史和实践证明,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一以贯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代表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遵循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

  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就是要从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难题做起,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首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的核心要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学深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善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因为利益不同、观点各异而展开利益博弈已经成为常态,基层矛盾纠纷日益呈现主体多元化。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分清轻重缓急,耐心倾听群众声音,真诚解决群众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持续做好群众工作。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深入调研,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群众中获取一手材料,倾听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坚定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真正尊重人民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汲取智慧,学习经验,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坚定服务群众的决心,怀揣对群众的真情实感,不断换位思考,全面、客观掌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百姓的心里暖起来,群众工作才能活起来,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温度和力度,切实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用心用情用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王婧漪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8期